赵力中

+收藏:http://zhaolizhong.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用绘画记录历史的画家赵力中
2011-11-14    浏览(843)        来源:赵力中 官方网站

在昆明的美国航空与军事博物馆内陈列着一幅反映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大型油画作品——《驼峰飞行》,画面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驼峰飞行员驾机穿越驼峰航线大峡谷的情景,创作这件作品的就是中国著名的实力派写实画家、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赵力中。

“驼峰航线”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和美国联合开辟的一条从印度东北部到中国云南昆明的全天候战略物资运输空中航线。由于这条航线经过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山峡谷,行进在"世界屋脊"之上,形似驼峰而被飞行员们称为“驼峰航线”。它是世界航空史和军事史上最为艰险的一条运输线,当年,英勇的中、美飞行员一次次穿越生死线把抗战急需物资送到中国抗日前线。赵力中介绍说:“在画驼峰航线的时候,我主要体现的是东方喜马拉雅山的一个大峡谷,一群驼峰航线的运输机从大峡谷里飞出来,这是一个非常惊险的镜头!当时的飞机因为它的飞行高度是有限的,仅仅能飞3000到4000米左右,它只能沿着这些山谷和大峡谷飞行,这就是一个非常惊险、戏剧性的历史事实。”

作品《驼峰飞行》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驼峰航线”的壮美与艰险:乌云翻滚中,一群C-47运输机勇敢地冲出两岸陡峭的大峡谷;散发出刺眼光芒的冰川上,被“飞虎队”P-40战机击落的日本侵略者“零”式战机受到重创,无力地折下了双翼。从峡谷中袅袅升起的白雾,如烟如梦,仿佛拥有无穷力量,托起英雄的机队前行。如果没有这些飞机的话,这就是一张纯粹的风景画;风云、飞渡、大的冰川在流动,下面都是蔓布的森林,上面就是各种形态的雪峰,画作强调了当时驼峰航线的艰辛、壮美,以及生命的力度。

《驼峰飞行》原作为《驼峰死亡航线》,最早完成于2005年,是赵力中耗时两年精心创作的大型滇西抗战系列油画《碧血千秋》中的一幅。当时这组系列画在昆明展出,来昆参加云南省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系列活动的二战老兵们在作品面前久久观看,热泪盈眶。这是美国航空军事博物馆收藏的第一件中国画家的作品,美国航空军事博物馆给赵力中的收藏证书里是这样评价的:“在美国航空军事博物馆颁发的收藏证书上,是这样评价的:既画了当时抗击日本侵略者,又把喜马拉雅山的壮美的景色表现出来了,这张作品非常完美。”

美国飞行员看了画作说,这就是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场景,画家把当时那种感受都画出来了,飞机在云层里、在空气的颠簸当中,非常惊险的、而且是冒着生命危险地穿过喜马拉雅山,气流的震动感给画出来了。

《驼峰飞行》仅仅是赵力中教授众多作品中的一幅,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历史题材画创作,笔耕不辍,发表了油画、炳稀画、插图、连环画等作品数千幅,其作品在国家多届美展和国内外艺术机构展出及收藏。其中反映澳门历史的大型油画作品《黑色的日子》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国艺术大奖”银奖,现由澳门博物馆永久收藏。大型油画作品《日出东方》被国家文化部收藏;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1944.中国远征军》则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赵力中喜欢用绘画表现历史。以画述史是绘画史上从未中断的传统,目的是要让后人知道形象、具体的视觉的历史。不过,这样的画家屈指可数,赵力中被美术界誉为最耐得住寂寞的画家。

赵力中从小就喜欢画画,五岁时开始临摹小人书和洋画,10岁时获得了昆明美术展览会三等奖,这个奖项在他年幼的内心世界里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他从朋友手里借到一本《米开朗基罗传》,如获至宝,反复阅读之后,萌发了想专业学画的念头。赵力中回忆说:“小时候画画,看到画册上面西方的大画家他们多以画大型的历史绘画来奠定自己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内心就有一种愿望,如果我以后是画家就好了,而且是历史性的大画家,那是我最高的一种理想境界。”

1977年赵力中考入云南艺术学院油画专业,从那时起他便下定决心从事历史画创作;也是从那时起,赵力中逐渐感受到了这条路的艰辛。在二十年前,当时美术界的朋友们都认为这条路是出力不讨好的的路,因为这种作品必须有大型机构和博物馆来定制,否则很可能得不到社会认可或者得不到相应的经济回报。但是赵力中为了一种信念,他要走下去。他认为,现在这个时代,缺的就是这种艺术家,因此他愿意做这样的艺术家,即便是失败也是心甘情愿。

为了能够充分汲取养分,他遍访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从大师们历史题材的画作中汲取养分。2006年,中国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要求创作者用艺术的方式,创作具有强烈艺术魅力和鲜明时代特征的美术精品。赵力中成为唯一入围的云南艺术家。他说:“当时我提交了一个中国远征军的选题,在北京开选题论证会的时候,北京的专家看了我的草图和我研究的深度后跟我说,他们认为在目前的中国,唯有赵力中能承担这个选题。”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政府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抗击日本、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派遣的出国作战部队。1942年,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1944年大反攻阶段中国远征军在云南西部战场最早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国门,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赵力中的舅舅曾是中国远征军驻缅甸的军官,曾写了一部回忆录,因为从小的耳闻目濡,赵力中心里一直对中国远征军有一种千丝万缕的情结。在申报这个选题之前,赵力中对中国远征军抗战的那段历史就有近十年的研究,入选后他又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在研究了二百多万字的历史文献后,画面构思最终选定了中国远征军与美军协同征战的场景:赵力中介绍说:“这段历史是分为两个阶段,我在画这幅作品的时候选择的是1944年大反攻的阶段,主要强调了中美盟军协同作战的典型。我在画中展现了动和静的对比,静,是这个指挥系统,动呢,是这个大的部队正在行进当中。我们仿佛可以听到马蹄声,人的步伐的声音,战马拉着跑车轰鸣的声音,驾驭马车的军人大声呼喊着‘让开’、‘退开’……这个的环境里面,这些因素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在《1944.中国远征军》这幅作品的正中,最显眼突出的是正在商讨战情的美军中印缅战区司令史迪威将军及中国远征军司令卫立煌将军,背景为行驶在草茂林高的缅甸热带雨林之中美盟军。

值得一提的是,画面中各种场景及服装道具等物品也都是作者根据多年收集的相关资料记载而画的,真实、历史、客观地记录和反映了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的历史,展现出一幅全民抗战的史诗性历史画卷。

作为成功的艺术家赵力中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他认为:“一个艺术家,首先的出发点和视觉的高点,应该是一个知识分子对我们的社会的发展有一种责任,这种责任是一种良心。”

标签:赵力中
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